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从电视剧《武朝迷案》中的“毒树之果”说起

电视剧《武朝迷案》气氛凝重,剧情离奇,引人入胜。在第二部《蜜蜂记》中当狄仁杰怀疑刘查礼是杀害刘传林的真凶时,便和李元芳决定借鬼敲山,制造闹鬼的气氛,利用对手迷信的心理,打乱他们的部署,让他们自己暴露。当鬼的氛围造足之后,狄仁杰利用药物,使刘查礼重新登上翠屏山,他竟然看到那天儿子坠崖事件的重演,还看见了冥司的无常,是他的灵魂颤栗了。但这一切全是狄仁杰早就安排好的。刘查礼于是就在狄仁杰事先写好的证词上签字画押,后刘查礼不得不再公堂之上承认亲手害死亲生儿子刘传林的事实。对于一般的民众来说,这是体现狄仁杰大智慧的又一个生动的案例;而对于我们法律人来说狄仁杰的这一做法无异是不可取的,是被现代刑事诉讼法所禁止的,他利用封建迷信欺骗当事人这种方法取得的证据是不合法的被称为“毒树之果”的证据。当然在狄仁杰所处封建时代这种做法是允许的,我们在此也完全没有苛求于古人的意思。
狄仁杰所处的时代与我们相距一千多年了,我国刑事诉讼理念在转型,但是惯性思维依然存在:目前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的现象依然存在着。证据的发展不是孤立地独自形成的,它不可避免地植根于特定国家的法律文化中,与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背景密切联系。我国两千年封建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法律的内涵。与西方法律思想相比,西方推崇严格的司法程序,而我国的传统是轻程序重结果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