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法院从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成长的大局出发,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机制,探索教育、挽救失足少年的切入点,建立法庭、监所、学校、社区、家庭“五合一”的青少年维权工作机制,推行“五个延伸”,采取有效防范遏制措施,建立社会化预防体系。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在2004年、2005年未成年人犯罪高达62人、65人的严重形势下,减少为2006年32人、2007年31人,实现了未成年人犯罪人数负增长。
向学校社区教育延伸。一是普法送法生动化。与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联合开展“法官送法进课堂”活动,法官多次到昌硕高中、递铺镇中等学校作专题法制讲座,结合刑事审判实践及青少年身心特点进行法制宣讲。在校园内开展人生与法律的大讨论,引导学生对法律产生兴趣,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遏制犯罪。开展法官进社区的活动,配合云鸿社区举行青少年暑期法律讲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二是庭审旁听制度化。选取针对性强、青少年人群中常发的典型案例,组织青少年旁听庭审,亲身感受犯罪后受到惩罚带来的震撼,并规定每年每个学校旁听2次以上。如组织县职教中心170余名学生旁听庭审,该案陪审员董水祥以此案为例,为参加旁听的学生上了45分钟的法制教育课。参加旁听的学生表示既感到法庭很神圣庄严;又感到自己很触动,认为被告人主要是法制观念淡薄才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虽然只抢了590元钱,为此却要付出坐10年牢的代价。还向法官和陪审员咨询了关于抢劫罪、抢夺罪以及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界定问题,表示今后要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遵纪守法。三是高危人群管理日常化。以社区为主体,由县政法委牵头,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对辍学在家和有一定违法违纪行为的未成年人,摸清底数,建立相应教育管理档案,加强动态管理,探索监督教育机制,使其继续接受教育,尽快融入社会。鼓励社区法律志愿者对缓刑少年犯实施结对帮教措施,对危险人群协助管理。
向家庭教育延伸。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从罪犯身份看;因各种原因辍学在家流入社会占80%,身处问题家庭的占40%。2007年判处的31人中,无业闲散人员19人、临时打工5人、学生4人、农民3人。外来人员比例较高,31人中外地11人,占35%。从接受教育层次看;初中23人、小学8人,学历普遍很低,犯罪时大多已经辍学在家。由于文化素质过低
向学校社区教育延伸。一是普法送法生动化。与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联合开展“法官送法进课堂”活动,法官多次到昌硕高中、递铺镇中等学校作专题法制讲座,结合刑事审判实践及青少年身心特点进行法制宣讲。在校园内开展人生与法律的大讨论,引导学生对法律产生兴趣,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遏制犯罪。开展法官进社区的活动,配合云鸿社区举行青少年暑期法律讲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二是庭审旁听制度化。选取针对性强、青少年人群中常发的典型案例,组织青少年旁听庭审,亲身感受犯罪后受到惩罚带来的震撼,并规定每年每个学校旁听2次以上。如组织县职教中心170余名学生旁听庭审,该案陪审员董水祥以此案为例,为参加旁听的学生上了45分钟的法制教育课。参加旁听的学生表示既感到法庭很神圣庄严;又感到自己很触动,认为被告人主要是法制观念淡薄才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虽然只抢了590元钱,为此却要付出坐10年牢的代价。还向法官和陪审员咨询了关于抢劫罪、抢夺罪以及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界定问题,表示今后要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遵纪守法。三是高危人群管理日常化。以社区为主体,由县政法委牵头,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对辍学在家和有一定违法违纪行为的未成年人,摸清底数,建立相应教育管理档案,加强动态管理,探索监督教育机制,使其继续接受教育,尽快融入社会。鼓励社区法律志愿者对缓刑少年犯实施结对帮教措施,对危险人群协助管理。
向家庭教育延伸。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从罪犯身份看;因各种原因辍学在家流入社会占80%,身处问题家庭的占40%。2007年判处的31人中,无业闲散人员19人、临时打工5人、学生4人、农民3人。外来人员比例较高,31人中外地11人,占35%。从接受教育层次看;初中23人、小学8人,学历普遍很低,犯罪时大多已经辍学在家。由于文化素质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