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息息相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透视形形色色的青少年犯罪,面对青少年犯罪导致一个个破碎的家庭,面对青少年因一时失足导致他人受损受害自己花季泯灭,令人痛恨又痛心又惋惜。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青少年失足,挽救失足青少年是十分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一、广西浦北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人民法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统计数据来看:2010年26件,涉案未成年人数37人;2011年23件,涉案未成年人数38人;2012年25件,涉案未成年人数34人;2013年17件,涉案未成年人数22人;2014年1-11月25件,涉案未成年人数36人。浦北县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势严峻,每年都有数十个青少年与牢狱结缘,都有数十个家庭陷进涉刑不幸之悲。通过分析,发现浦北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主要有:一是侵财犯罪上升。青少年违法犯罪表现形式从以前的“打架斗殴、流氓滋事”到现在出现了“为维持畸形消费”而发生一些青少年铤而走险去抢劫、敲诈、盗窃导致违法犯罪行为。二是结伙违法、暴力犯罪增多。用武力、用凶器来犯罪比较突出,青少年由于贪玩、易冲动、好出风头,经常喜欢三五成群纠集在一起,当其中一个人出个坏主意,大家就喜欢跟风一哄而上,不计后果,出于“哥们义气而不辩是非”实施犯罪。三是激情犯罪比较明显。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遇事往往不加思考,突然起意,导致激情犯罪。四是涉毒品犯罪案件增加。一些辍学青少年对毒品的认知能力差,受好奇心理强,或因精神空虚,为寻求刺激而吸毒,或交友不慎被拉下水,走上了吸毒的道路,染上了毒瘾,以贩养吸,走上迷途。
二、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分析
引发青少年犯罪因素很多,有来自社会风气影响,有来自学校教育缺失,有来自家庭监管不力,有来自特定成长时期潜在困惑。表现在:一是图眼前小利不顾后果,思维简单偏激。一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动机和目的往往很简单,看问题往往只看表现现象,看到一个原因,想到的只是一种结果。二是交友不慎。青少年贪玩、易冲动、好出风头,经常喜欢三五成群纠集在一起,假如其中有一个人出个坏主意,大家就喜欢一哄而上,出于哥们义气就不辩是非,从众尚武,结伙犯罪,不计后果,导致身陷牢刑。三是理智战不能战胜冲动。一些青少年在学校里虽然也或多或少地听到和受到有关道德、法律等的知识和思想教育,受不良文化的影响,但在遇到某一件具体的事物时,那种朦胧的理智观念常常不能战胜瞬间突然产生的情感冲动,于是常会感情用事,守不住法律底线,干出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四是对毒品的认知能力差。不少吸毒青少年在吸毒前对毒品本身知之甚少,甚至无知,对毒品的害处只是道听途说,口耳相传,略有所知,非常肤浅,在不正当的好奇心驱使下而涉毒,走上了吸毒的道路,染上了毒瘾。五是家庭失管学校失教。一些辍学的青少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校期间无心向学而过早辍学,导致文化素质较差,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较低,自我管控能力差,步入社会后,生性懒惰不肯外出打工(或因年龄问题不能外出打工),为打发无聊的青春,不分事情好与坏,走上犯罪道路。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日常缺乏管教,或是单靠爷爷、奶奶的管教而误入歧途的。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建议对策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一方面要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有效地加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把青少年的思想指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社会、家庭、学校、村委(社区)要加强联齐抓共管,打牢预防青少年犯罪防线,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打牢预防犯罪法制防线
1、院、校联动加强在校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送法下乡、进校园上法制宣传课等多种形式活动,加大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宣传力度。多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法庭庭审,让法律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法制教育效果,让同学们远离违法犯罪。
2、依托青少年刑事审判法庭预防失足青少年再失足。进一步做好庭前调查、庭中教育、庭后回访“三步曲”,通过深入未成年被告人所在村组、居委会、学校等地,走访少年犯家庭、学校、社区,全面了解被告人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社会交往、平时表现等情况,全面掌握其成长过程变化、心理动态特点,重点掌握其思想、品德、为人表现,以此向前延伸审判工作,查明社会环境、犯罪动机,从而对症下药,掌握被告人非监禁刑所具备的监护、帮教条件。通过推行圆桌审判模式
一、广西浦北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人民法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统计数据来看:2010年26件,涉案未成年人数37人;2011年23件,涉案未成年人数38人;2012年25件,涉案未成年人数34人;2013年17件,涉案未成年人数22人;2014年1-11月25件,涉案未成年人数36人。浦北县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势严峻,每年都有数十个青少年与牢狱结缘,都有数十个家庭陷进涉刑不幸之悲。通过分析,发现浦北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主要有:一是侵财犯罪上升。青少年违法犯罪表现形式从以前的“打架斗殴、流氓滋事”到现在出现了“为维持畸形消费”而发生一些青少年铤而走险去抢劫、敲诈、盗窃导致违法犯罪行为。二是结伙违法、暴力犯罪增多。用武力、用凶器来犯罪比较突出,青少年由于贪玩、易冲动、好出风头,经常喜欢三五成群纠集在一起,当其中一个人出个坏主意,大家就喜欢跟风一哄而上,不计后果,出于“哥们义气而不辩是非”实施犯罪。三是激情犯罪比较明显。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遇事往往不加思考,突然起意,导致激情犯罪。四是涉毒品犯罪案件增加。一些辍学青少年对毒品的认知能力差,受好奇心理强,或因精神空虚,为寻求刺激而吸毒,或交友不慎被拉下水,走上了吸毒的道路,染上了毒瘾,以贩养吸,走上迷途。
二、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分析
引发青少年犯罪因素很多,有来自社会风气影响,有来自学校教育缺失,有来自家庭监管不力,有来自特定成长时期潜在困惑。表现在:一是图眼前小利不顾后果,思维简单偏激。一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动机和目的往往很简单,看问题往往只看表现现象,看到一个原因,想到的只是一种结果。二是交友不慎。青少年贪玩、易冲动、好出风头,经常喜欢三五成群纠集在一起,假如其中有一个人出个坏主意,大家就喜欢一哄而上,出于哥们义气就不辩是非,从众尚武,结伙犯罪,不计后果,导致身陷牢刑。三是理智战不能战胜冲动。一些青少年在学校里虽然也或多或少地听到和受到有关道德、法律等的知识和思想教育,受不良文化的影响,但在遇到某一件具体的事物时,那种朦胧的理智观念常常不能战胜瞬间突然产生的情感冲动,于是常会感情用事,守不住法律底线,干出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四是对毒品的认知能力差。不少吸毒青少年在吸毒前对毒品本身知之甚少,甚至无知,对毒品的害处只是道听途说,口耳相传,略有所知,非常肤浅,在不正当的好奇心驱使下而涉毒,走上了吸毒的道路,染上了毒瘾。五是家庭失管学校失教。一些辍学的青少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校期间无心向学而过早辍学,导致文化素质较差,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较低,自我管控能力差,步入社会后,生性懒惰不肯外出打工(或因年龄问题不能外出打工),为打发无聊的青春,不分事情好与坏,走上犯罪道路。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日常缺乏管教,或是单靠爷爷、奶奶的管教而误入歧途的。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建议对策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一方面要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有效地加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把青少年的思想指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社会、家庭、学校、村委(社区)要加强联齐抓共管,打牢预防青少年犯罪防线,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打牢预防犯罪法制防线
1、院、校联动加强在校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送法下乡、进校园上法制宣传课等多种形式活动,加大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宣传力度。多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法庭庭审,让法律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法制教育效果,让同学们远离违法犯罪。
2、依托青少年刑事审判法庭预防失足青少年再失足。进一步做好庭前调查、庭中教育、庭后回访“三步曲”,通过深入未成年被告人所在村组、居委会、学校等地,走访少年犯家庭、学校、社区,全面了解被告人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社会交往、平时表现等情况,全面掌握其成长过程变化、心理动态特点,重点掌握其思想、品德、为人表现,以此向前延伸审判工作,查明社会环境、犯罪动机,从而对症下药,掌握被告人非监禁刑所具备的监护、帮教条件。通过推行圆桌审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