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认罪认罚案件中被告人的上诉权不能被剥夺

认罪认罚案件中所谓的“协商”在实践中演变成了犯罪嫌疑人要么接受,要么拒绝的“通知”;要么接受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要么常常被威胁如果不接受,到了法院就要加重量刑的结果;大量的轻刑冤假错案正在不断累积。作为一项新兴制度,即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极大地节约了司法资源,也无法忽略其适用过程中暴露的一些争议。

阅读更多

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的调整不能违背程序正义

认罪认罚具结书签署之后,同意适用简易程序,一切从简,法庭上只说了句愿意认罪认罚,庭也开完了,突然加重被告人的量刑,从重判处,如何是好?如果你是被告人,你会是什么感受?被骗了?屈辱?愤怒?恶心?报复心?估计都会有。 说好的相互信任呢?作为辩护人,我们可是遇到了好几次了。当然,所谓信任本来就是骗人的,真有信任,还要什么程序啊? 认罪认罚制度是效率高了,但是,不应该强调效率而抛弃了公正原则。效率解决不了问题,而是遮盖问题,以当事人自己认罪为由假装认为案件的结果是公平正义的,是没错了的。因为你看,他自己都当庭认罪了。这是一种自我催眠的假象。当事人往往被恐吓屈服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认可程序正义的结果。这和刑讯逼供屈打成招,没什么区别,都是以当事人自己认罪为由,假装案件没有判错。 就这个事,我们想写篇文章,讲讲道理。

阅读更多

从“唐山案”看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的司法认定

近日,唐山案在网上引发热议。鉴于当前唐山案尚处于侦查阶段,出于对侦查机关调查事实的尊重,本文并不过多探讨本案的事实问题,而就以本案为代表的一系列“随意殴打型”案件,在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之间应当如何把握和抉择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未来在司法实务中办理此类案件有所裨益。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