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在通讯终端使用非法获取的信用卡信息构成何罪

【案情】
2013年3月,向桂宏与向威(已另案处理)冒充银行信贷部工作人员,以提供贷款为诱饵,要求被害人办理银行卡和手机银行并存入一定现金证明其具有还款能力,再通过手机银行转账的方式将被害人银行卡中的资金占为己有。二人又邀约谭宗义、向成勇(已另案处理)一同实施诈骗,所得赃款由向桂宏、向威、谭宗义三人分配,向成勇则每月固定领取3000元。2013年3月至5月,向桂宏等四人分别诈骗了被害人谢某6万元、廖某2万元、杨某3000元。2015年5月,向桂宏被公安机关抓获。
【分歧】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被告人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ontinue Reading

本案能否认定为正当防卫

【关键词】 故意伤害 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防卫意图 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
【裁判要点】
1.在正当防卫的认定过程中,如果不法侵害一方目标是针对特定区域内所有摊贩进行打砸,事前并未明确约定结束时间,那么整个打砸过程的持续过程应当认定为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2.刑法要求的成立正当防卫需要行为人具有防卫意图,是要求行为人要具有认识到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侵犯而决意制止的心理状态。即只要被告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制止不法侵害即可,至于行为人内心深处是否具有对行为对象憎恨、报复的动机,不影响正当防卫的成立。  【基本案情】

Continue Reading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运行的困境与完善的路径

2009年3月9日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就确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作出了原则性和授权性规定。但是各地落实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参差不齐,有的地方落实得很好,有的地方在落实的时候还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因此,正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面临的困境并探索完善这一制度的路径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运行的困境检视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运行的实际情况如何呢?笔者对A市下辖的11个县区2010年到2016年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在运行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Continue Reading

幼儿监护失职是否入罪

【案例】
赵某抱着两个孩子站在四层天井玻璃围栏处观看夜景,结果因为没有抱住,导致两个孩子坠落身亡。
【分歧】
本案中赵某是否应对两个孩子承担刑事责任,主要有以下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赵某不构成刑事犯罪,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痛失孩子的父母已经伤痛万分,孩子本身也是属于父母的一部分,从道德层面来看不应该再追究赵某的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根据犯罪成立构成理论分析,赵某的行为是存在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且造成了两个孩子死亡的危害结果。故赵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管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主要理由如下:

Continue Reading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职务侵占罪的区分与适用

【裁判要旨】
合同诈骗罪系诈骗罪的特殊规定,区分两罪的关键在于诈骗行为是否发生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利用合同骗取财物,并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是对方当事人财物,职务侵占罪中非法占有的是本单位财物。在商品房交易过程中,冒用公司名义签订合同并骗取钱款,数额巨大的,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案情】
公诉机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章某。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