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Research on criminal defense

Constantl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norms and facts · repeatedly measure between evidence and conscienceNorms, facts, evidence, conscience, human rights, justice

于欢故意伤害案涉正当防卫的相关法理问题简析

备受关注的于欢故意伤害案,经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5月27日二审开庭审理,6月23日公开宣判,认定于欢系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予以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在于欢案落下帷幕之际,对前段社会各界聚焦本案所关注的涉正当防卫的相关法理问题,有必要结合本案二审判决予以评析。
一、于欢的行为是否具有防卫的前提和性质
首先,于欢是否具有防卫的前提?本案一审判决认为当时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性,因而于欢持刀捅刺被害人不存在正当防卫意义上的不法侵害前提,即否定于欢的行为具有防卫的前提。一审判决的这一定性受到普遍质疑。

Continue Reading

于欢案审理对正当防卫条款适用的指导意义

于欢案的二审审理无疑是近年来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事件,其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公开、透明的审理方式,让公众充分感受到司法的严谨、公开、公正,从而有力增强了法治信仰、树立了司法权威,更大的意义还在于通过让公众充分参与对案件事实、证据以及法律适用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正当防卫这一关涉公民基本权利行使法律条款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效提升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守法意识,这在大力倡导民主和法治建设的今天尤为重要,切实体现了司法注重指引、规范人民生活的重要功能价值。

Continue Reading

如何理解职务侵占罪中的“非法占有的目的”

【案例】
甲将自己的私家车借给无驾照的乙使用,后乙驾车出了交通事故,导致车辆严重受损。甲为了获得保险赔偿,就谎称是自己驾车出的事故,后甲找到在私营保险公司当定损员的朋友陈某,告知其真相,请求其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陈某遂向保险公司报告说是甲驾车造成事故,并隐瞒其他不利于甲的事实,使甲顺利获得了保险赔偿。
【分歧】
本案中,对甲和陈某共谋骗取保险金,两人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是毫无疑问的,但在认定陈某还构不构成职务侵占罪时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陈某未将保险金据为己有,欠缺非法占有的目的,所以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Continue Reading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运行实况分析及改进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在2012年修订时在第一百八十二条新设刑事庭前会议制度,包括立法机关在内的社会各界寄予厚望,认为其实施将有利于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庭审集中高效、诉讼效率提高,有利于实现诉讼公平正义。故刑事庭前会议制度刚刚确立,即获得极高的赞誉。陈卫东教授认为,“如果说整个审判程序的改革是一个美丽的皇冠的话

Continue Reading

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新举措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进步,也是当今时代民主与法治的表现,对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丰富我国现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健全我国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体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Continue Reading

量刑情节的适用兼对一起过失致人死亡案的分析

量刑情节是指刑法规定或者司法实践认可的,影响刑罚裁量的主客观事实情况,即人民法院在对被告人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据以决定量刑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各种情况,其基本情况是能够反映出行为人社会危害性或人身危险性。
量刑情节是多种多样的,从法律规定的形式不同,可分为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从情节出现的时间顺序上看,可分为犯前情节、犯中情节和犯后情节;从情节对量刑影响的大小和方向上看,可分为从宽情节(包括从轻情节、减轻情节和免除情节)和从严情节(包括从重情节和加重情节);从功能上分为定罪情节与量刑情节。

Continue Reading

Craftman’s Spirit,
Strive for Excellence

Focus, Profession, Perfection

Profession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