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 刑辩研究Criminal debate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不断往返 · 在证据和良知之间反复度量规范、事实、证据、良知、人权、正义

多次抢夺虽未达数额标准也应治罪

近些年,抢夺犯罪大量增多。为遏制抢劫、抢夺犯罪的上升势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曾在2002年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司法机关严厉打击抢劫、抢夺犯罪。最高人民法院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

阅读更多

认定挪用公款共同犯罪要紧扣“身份”

挪用公款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的一种职务犯罪,本文作者从犯罪主体方面进行考察,将挪用公款的共同犯罪分为三种情况,并对其中的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重点是如何理解“集体”决策

阅读更多

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

所谓“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虚构事实,伪造证据,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诱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从而获取他人财产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诉讼欺诈”是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种较为独特的危害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行为人自己伪造有关债权债务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证明,如借据、还款协议、债务担保协议等,并以此作为依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害人履行“债务”;另一种是行为人利用被害人的错误或者失误,以被害人已经履行完毕但没有索回或销毁的债务文书为凭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害人再次履行。

阅读更多

聚众斗殴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

聚众斗殴是社会多发性犯罪之一,往往具有参与人数多、关系错综复杂、社会影响大等特点,认定时较难把握,并易于和其它罪相混淆。笔者拟对聚众斗殴罪认定中遇到的一些争议问题进行初浅探讨。
一、斗殴一方为三人以下可否构成聚众斗殴罪

阅读更多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区防范与矫正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
有关部门调查表明,从二十世纪八十代起,我国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许多地区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已经出现了犯罪高峰。专家们分析,这种高峰在短时期内不会有下降的趋势。青少年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据苏北某市法院的统计数字显示,在这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县级市,仅2000年至2003年上半年,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人数就达到582人,约占全部犯罪人数的30%。其中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约占全部犯罪人数的5.1%。

阅读更多

浅析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之目的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均不能构成本罪。行为人主观上如果没有非法占有之目的,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所欠债务无法偿还的,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只能按照经济合同纠纷来处理。非法占有之目的由于是行为人的内心活动,在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混淆和争议,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一)非法占有目的的内涵

阅读更多

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专注、专业、精益求精

律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