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外就医是因罪犯在服刑监管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由监管部门责令其提供一定的保证,待保外就医条件消失后,再对其收监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刑罚执行中的具体体现。但是,近年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罪犯被保外就医后,有的借机脱逃,有的拒不接受治疗或者以自伤、自残、欺骗等手段故意拖延保外就医时间,有的违反公安机关有关管理规定,寻衅滋事、扰乱社会秩序,甚至重新走上犯罪道路。在当前监狱经费、警力严重不足的形势下,难以行使收监执行权,造成部分被保外就医的罪犯不能如期收监,形成名“保”实“放”的现象。
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研究
内容提要: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在主体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其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也大不相同,即由犯罪的单位(即单位主体)和其直接责任人员(即自然人主体)共同承担。本文拟从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概念、特点及实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试图对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立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关键词:单位犯罪
刑事责任 研究
一、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概念及特点
在刑法中,犯罪和刑事责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对范畴,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法律后果。同样,单位犯罪与刑事责任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离开对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研究,研究单位犯罪也没有意义。
关键词:单位犯罪
刑事责任 研究
一、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概念及特点
在刑法中,犯罪和刑事责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对范畴,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法律后果。同样,单位犯罪与刑事责任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离开对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研究,研究单位犯罪也没有意义。
应合理界定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
成立犯罪故意要求行为人对自己行为达到何种认知程度,是社会危害性认识,还是违法性认识,抑或必须两者兼具,是近年来我国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研究中富有争议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犯罪故意内容是否包括违法性认识的问题上,我国刑法学界存在以下争议:
在犯罪故意内容是否包括违法性认识的问题上,我国刑法学界存在以下争议: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中“盈利业务”的认定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之一是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要正确认定这种类型的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必须准确把握“本单位‘盈利业务’”的涵义。关于这一问题在理论界存在分歧意见。有学者认为,只要是可能盈利的业务,即使包含亏损的风险,也属于盈利业务;另有学者主张,只有确定无疑、必然会盈利的业务,才属于本罪中的盈利业务。笔者认为,要确定本罪中的盈利业务究竟是指可能盈利的业务,还是指必然盈利的业务,首先应当弄清楚究竟何为可能盈利的业务,何为必然盈利的业务,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明确本罪中“盈利业务”的范围。
一、判断可能盈利业务和必然盈利业务的标准
一、判断可能盈利业务和必然盈利业务的标准
正确区分抢劫罪与寻衅滋事罪中强拿硬要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抢劫罪与寻衅滋事罪中的强拿硬要行为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行为人都有可能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都有可能使用一定的暴力、胁迫等方法,都有可能在客观上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权利等。但两罪仍有本质区别,应当按照两罪的构成要件,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正确把握行为的特征,准确界定两罪的界限,如果界限不清,则可能导致定罪量刑出现畸重畸轻的结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正确把握两罪,两者在犯罪地点有所不同。
从刑法卖淫嫖娼罪谈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
新《刑法》的颁布为我国民主和法制的建设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刻变化,犯罪的形式和特点也渐趋复杂和多样化,《刑法》的法律滞后性也表现得愈来愈突出。卖淫嫖娼即是表现之一。近几年来,卖淫嫖娼在全国各地滋生蔓延很快,与此相悖的却是,作为对违法犯罪打击力度最严的刑事法律对此缺乏相应的制约打击措施,以致于对卖淫嫖娼行为按现行的法律制度轻则只能依《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罚款,给予拘留,重则只能求助于劳教这一并不完善的制度,但仍要处以较重的罚款。重财产罚而轻行为罚及人身自由罚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违法行为的滋生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